理性是起源于感性吗?很难回答,但是理智意识最先判定的一定是感性认识。比如,巫术就是感性认识的一种。 巫术是原始宗教的发端,也是人类原始文化最早的核心再现象,什么是巫术?弗雷泽曾指出:“原始人相信,通过...
论语学而第六章注疏
1.原文及今译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彼得•阿伯拉—-认知与心灵哲学
虽然阿伯拉的心理理论和认知理论是其普遍理论和语言哲学的基础,但他对精神哲学并不太感兴趣。他对普遍性和意义的讨论都包括对认知的简要描述。他写了一篇关于理解的独立论文,明确目的是澄清对他的语义理论至关重要...
彼得•阿伯拉—-语言逻辑学
阿伯拉在他的各种著作的导言和序言中写道,应该从学习单词到学习命题,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学习论证。除了上述语义理论外,阿伯拉尔还发展了一种被认为起源于弗雷格的命题内容理论;三段论的形式有效性理论;还有一个尚...
论语学而第五章注疏
1.原文及今译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学而: 孔子说:“治理国家应该事事认真,时时诚信,处处节约,关心群衆,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2.注疏 ...
印度哲学中的阿闼婆吠陀
阿闼婆吠陀,非古也,而其教则必甚古,且其思想有早于黎俱吠陀者。全书间取黎俱歌颂,性质颇复杂,其天神亦淆乱,且进而信泛神论或万有神教。又发现黎俱所未有之神及恐怖之地狱。读其颂,几全为恶意善意之诅咒。用魔...
彼得•阿伯拉—-形而上学
阿伯拉唯名论的基本承诺,即没有非个人的东西(或至少是特殊的东西),是他所有形而上学思想的概念核心。阿伯拉尔认为,个体是基本的,本体论上是基本的,不需要解释。众所周知,要证明这种说法是很困难的。如果说阿...
论语学而第四章注疏
1.原文及今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 &nb...
印度哲学中的黎俱吠陀
上述吠陀四集不仅为古代印人所信崇,即降至近世,印人亦认其有最高威权。婆罗门人宗教信仰道德法律均谓以吠陀为依归。故学说之尊吠陀者为正宗(如六论是),而非吠陀者则为异教(如佛教是)。故研究印度思想不可不知...
论语学而第三章注疏
1.原文及今译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2.注疏 2.1《四书章句集注·学而第一》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巧,好。令,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