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阿伯拉—-唯名论哲学

  • A+
所属分类:西方哲学史

4.唯名论的开端

个人至上是阿伯拉理论的核心要素。除非并直到具有特定身份的个人被创造出来,否则我们无法对他们的性质形成理解,也无法用一个词来命名他们。这种局限性并不是我们不完善的认识立场的偶然。在某种程度上,亚伯拉尔感到不安,上帝也是如此。

但是现在有一个关于建设者(上帝)的计划的问题出现了:当他现在牢记未来工作的形式时,它是空的、虚假的还是毫无意义的,那么事情还不是这样吗?…如果有人说它是“空的”,理由是它还不符合未来事物的状态,我们会为这些可怕的话感到不寒而栗,但不会拒绝这个判断。因为,当上帝清楚地安排未来时,世界的未来状态确实并不存在。(斯派德,1994年:§135)

在他创造玫瑰之前,即使是上帝对自然的孤独、赤裸和纯粹的理解,玫瑰也是空的。想必,如果上帝试图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玫瑰”这个词,他的话不会说出任何东西,也没有人知道他在说什么。

在中世纪早期,对普遍性问题的讨论是由斑岩提出的三个问题构成的:(a)属和种是真实的还是仅仅存在于赤裸裸的思想中,(b)它们是实体还是非实体,以及(c)它们是分离的还是感性的,并且它们的真实性与它们有关。这些问题显然是以现实主义的答案提出的。在回答了一些不太微妙的问题后,阿伯拉补充了第四个问题。

“普遍性”只要是“普遍性”的,是否就一定有某种东西是通过提名的?或者,即使被命名的事物被摧毁,宇宙也能仅仅在理解的意义上存在吗?例如,如果没有常见的玫瑰,则命名为“玫瑰”。(斯派德1994:§10)

阿伯拉的答案是“不”。当没有玫瑰时,“玫瑰”一词就不再是一个通用词;它不再命名(或提名)许多独立的个体。“玫瑰”这个词一经说出,仍然会产生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将适用于所有的玫瑰,如果玫瑰回归的话。当所有的玫瑰都不见了,“没有玫瑰”这句话既有意义又真实。理解虽然保留了普遍术语的含义,但并不是普遍的。当个体被毁灭时,这个词就不再具有普遍性。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