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哲学中的吠陀

  • A+
所属分类:印度哲学史

原书如下:

通称 “四吠陀” 或“吠陀本集”。四吠陀的前三种出现更早,公元前常称其为“三吠陀”。《阿闼婆吠陀》晚出,与前三吠陀合称四吠陀。四吠陀的汉译名称是:《歌咏明论》、《赞颂明论》、《祭祀明论》和《禳灾明论》。

广义的吠陀除四吠陀外,还包括解释四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 以及经书。此外,还包括吠陀支,也称明论支节录,即6种与学习吠陀有关的辅助学科:①式叉论(语音学);②阐陀论(音韵学);③毗耶羯那论(语法学);④尼禄多论(语源学);⑤竖底沙论(天文学);⑥劫波论(仪轨学)。这6种学科散见于吠陀文献本身,也有的有专书论述。广义的吠陀也被称为“吠陀文献”。

印度最古典籍首推黎俱吠陀,其所载多为雅利安民族颂神歌曲。雅利安种来自北方,地点旧说指为帕米耳,近则指为中亚或南俄,而又复有考为奧匈捷克国境,其入居印度五河流域,似在公元前四千至五千年之中。自时厥后,种族繁殖,势力渐达五印全境,顾亦颇受原有土著民族之影响,但不知始于何时(说者有谓黎俱吠陀思想亦受土著影响,然少可考见),思想变迁,衍为 --特殊文化。

吠陀一字古译为明,于今义为学。因其书渐受尊礼,而此字义转为圣典。印人之认为圣典者初仅三集(长阿含有三明经,其时阿闼婆一集尚未立为圣典)。(一)黎俱最早,集一千又十七篇之歌颂,是曰颂明。(二)娑摩吠陀,义为歌明。其中篇什几全取自黎俱,依须摩祭祀以序次者也。(三)夜殊吠陀为祭祀最要典籍,是为祠明。歌祠二明集成于黎俱之后。(四)至若阿闼婆吠陀则虽晚成立,而其宗教则较黎俱卑陋。按之宗教演进程度,早期者多咒语,信魔鬼,其后乃有歌颂崇拜神祇。按阿闼婆之思想为魔教,故较黎倶之神教为尤古。亦有说者,谓黎俱代表雅利 安人之宗教,而阿闼婆则多土著之思想。言之虽无可征考,而理 或然欤。兹分述黎俱及阿闼婆二吠陀之学说如次。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广告也精彩
  •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于2021年12月31日09:30:28,由 发表,共 1176 字。
  • 转载请注明:印度哲学中的吠陀 | 第一哲学家园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