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哲学中的黎俱吠陀

  • A+
所属分类:印度哲学史

以此在西方宗教哲学析为二科,在天竺则因理及教,依教说理。质言之实非 宗教,非哲学。此其影响之大者一也。宇宙起源之说既兴,而大梵一元之论渐定。大梵者非仅世之主宰(如耶教之上帝),亦为 世之本体(西方此类学说名泛神主义)。其后吠檀多宗,以梵为真如,世间为假立。此外法是幻之说也。僧怯以梵为自性,世间 为现象,此转变之说也。至若弃一元大梵,而立四大(或五大) 极微,如胜论顺世,则积聚之说也。至若佛教大乘我法皆空,蕴 界悉假,则精于体用之说也。是脱多神之束缚,亦且突过一神 (大梵说乃泛神论非一神论)之藩篱矣。此影响之大者二也。吠陀诸神势力既坠,而人神之关系亦有变迁,由崇拜祭祀进而究问本源。吠擅多合人我大梵为一。僧伕立自性神我为二。胜论于五大之外,别有神我。诸宗对旧日所祈祝之因陀罗、阿耆尼,均漠视之。此其影响之大者三也。

至若黎俱吠陀时代道德则以黎塔一义为大本。黎塔者为法为秩序,充塞世界,神人之所遵守。此世界之规律若未施行于现在 与人世,亦必须收效于将来之天上。颜夭跖寿,必可均衡。此实 后来业报之说之滥觞也。黎塔为道德之标准,实万事之真谛。纷 乱不得其平,反乎黎塔,则为虚伪。守法规秩序,持久不舍,谓 之善人。朝三暮四,毫无恒心者,则为失德。道德之完者,既须 亲神(须祈祷行祭礼),复当和众(慈善乐施为美德)。魔术咒 语,奸淫赌博,均所痛斥。苦行之说,虽已发见,而百姓类甚享 天然之美,喜世间之宏大。人生此世甚为乐观,少忧郁厌世之 想。世谓印度为悲观国家,据此则最早亦非如此也。

方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为战胜之民族,威力想必隆盛。居此世间,予取予求,当少障碍。厌世之想罕能发生。夫人既欣乐此 生,自无企图于来世。故于死后之若何,不甚注意。其所望者, 寿命可经百年(第十卷之十八)。身后暨地狱之说,则颂中言之 而未详。人之生命为神所授与,死则躯壳归于土。常人之魂恒附 系于ffi墓间,而善人之魂还居天上,在日落之处,阎魔之所居, 见其祖先,清净受福。惟逢家祀,亦来受享。子孙之福利,亦常 不能去怀。恶人则身体深沉土中,其鬼魂被弃置极暗深渊。至若 地狱之严酷,轮回之可畏,当时雅利安人似未梦及。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广告也精彩
  •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于2022年1月1日09:30:51,由 发表,共 4898 字。
  • 转载请注明:印度哲学中的黎俱吠陀 | 第一哲学家园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