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理性哲学之:哲学与宗教的分裂是怎么开始的
古希腊哲学一直是在神话和宗教的影响下发展的,古希腊哲学家其实大多数都是信神的。从泰勒斯到毕达哥拉斯是这样,到了爱利亚学派和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还是这样。但是从爱利亚学派和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起,古希腊哲学就已经和宗教开始分裂了。
一、哲学与宗教从统一到矛盾始于爱利亚学派
在毕派和赫拉克利特之后,爱利亚学派兴起。他们用“一”和“存在”的思想来说明万物的始基,爱利亚学派的创始人,克塞诺芬尼(约公约前565-前473)“假定了一个唯一的始基,把整个存在看成唯一的东西,认为它既不是无限的,也不是有限的,既不是运动的。也不是静止的”不仅如此,这个学派还指出“一”是本质,“多”是现象,人们对“多”即现象的认识是虚幻,不真实的“意见”。而对“一”即本质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真理。所以,爱利亚学派另一位代表人物巴门尼德(约前6世纪末-前5世纪中叶以后)说:“意见虽然不含真理,你仍要加体验,因为必须通过全面的彻底的研究,才能制服那种虚幻意见”。“不要遵循这条大家所习惯的道路。以你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以及舌头为准绳,而要用你的理智来解决纷争的辩论”。
上述上些思想表明,随着人类对自然而然这个客体认识的深化,已逐渐了解了主体。爱利亚学派,从观察到事物的“一”与“多”即现象与本质,看到了与之相适应的人们思维的
“意见”与“真理”,即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区别。同时,他还注意到,只有认识到了本质,才能更深刻的把握事物。所以巴门尼德才说:“用你的理智牢牢地注视那遥远的东西——如近在目前”。
由此出发,爱利亚学派公开反对了人格化神的存在。克塞诺芬尼说:“凡人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同凡人一样容貌和声音”是他们却主张有一个非人格化的神,这是一个“唯一的神”,是诸神和人类中间最伟大的的,他无论在容貌或思想上都不象凡人“。爱利亚学派的这一观点,是对传统宗教观的一次大胆地决裂,米利都学派虽然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论,但在社会历史观上仍受传统宗教的束缚和影响,所以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在他们那里是游离,不一致的。如今爱利亚派不仅发展了米利都学派的自然观,而且大胆地干预、改造了传统的宗教观,这是使社会历史观从原始宗教下解放出来的一次大胆的举动。
爱利亚学派的思想表明,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对主客观这对矛盾的存在与复杂性已经开始认识。这一思想的出现,为人类把握主客体对立和正认识自身,从而彻底摆脱宗教的束缚作好了准备。
二、用始基挑战宗教
继爱利亚学派之后,恩培多克勒(约公元前490-前430)和阿那克萨哥拉(约公元前500-前428)的哲学思想问世。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在爱利亚学派之后,使主体与客体,物质与精神的对立进一步明朗化。
1、恩培多克勒提出:“四因说”,即认为世界是由”火、水、土、气“四种原素组成的,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指出,把四种原素组合成万物的动因才是“始基”。它是“爱”与“争”。所以在哲学史上,恩培多克勒是第一个将原素和始基加以区别的人。
恩培多克勒是朴素的唯物论者,所以他首先肯定了始基——“爱”与“争”是一种物质力量,他说:“在一个时候,万物在爱中结合为一体,在另一个时候它又分解了,从一成为多:火、土、水、土及无限高的气。在四种原素中更有爱,爱的长和宽是相等的。”。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他提出的“爱”与“争”,又明显地反映出这是对人精神的能动作用的一种比附。所以,作为“爱”与“争”这对始基,不仅是一种物质力量,而且还是一种精神力量,恩培多克勒,在这里已明显地看到精神与物质不同的区别。
2、阿那克萨哥拉,则进一步发展了恩氏的思想,他干脆把具有能动作用兵始基看做是“心灵:,固然,作为唯物论者阿那克萨哥拉提出了“种子说”,坚定了这一物质的原素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源。但是我们又注意到,阿氏已把联结、分散这些原素的“动因”,“始基”——“心灵”,当做一种独立、区别于事物的东西。因为别的事物都具有着每一件事物的一部分,但是心灵则是无限的,自主的,不与任何事物相混,而且单独的、独立的、自为的。
从爱利亚学派和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一直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区别、对立,否认感觉崇尚理性。他们的哲学发展倾向,使古希腊哲学的走向发生的重要的转变,即排除宗教(特别是感觉)在哲学中的作用。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