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康德怎么对认识问题的再讨论
一直以来认识问题都是哲学关注的问题。我们的认识是什么,或者说我们怎么去认识,都存在者争论。认识从理念到经验,还是经验到理念,一直没有答案。我们来考察一下康德怎么对认识问题的再讨论的。
一、康德之前对认识问题的争论
人们对正确认识的根源普遍存在两种看法,一是以柏拉图“理念论”为源头的理性主义,认为正确思想来自固有的“真理”(理念),是真理带给我们这一切稳定而有效的知识;一是以亚里斯多德“经验的形上升到万物因果”的“形而上学”为源头的经验主义,认为思想必须以现实发生的原始事实为衡量一切真理的依据,或者说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这一切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才是“真理”。这两种看法一开始并不冲突,而是当我们立意从这两个出发点去解释世界时,如果我们笃信某个真理存在,发现现实世界永远超出“真理”所能包含的想象;而如果我们是凭着经验事实去总结因果关联而使“真理”呈现的话,则完全没有任何可信赖与寄托的东西……直到康德哲学的出现。
二、康德对认识问题的回归
康德并不像他之前的其他人那样去苦苦追问“真理”的根源,而是撇开了真理去追问认识的存在,即我们作为“人”是如何获得了“知识”这种东西的,这个问题都不清楚又何来作为正确认识的“真理”成为可能的方式呢?虽然最终并没有带来“真理”问题的完全解决,但这一问题的转变带来了哲学史上重要转折,被称为哲学的“哥白尼革命”——哥白尼革命的内涵并不是太阳、地球或者任何天体的发现,而是颠覆了人类世界作为宇宙中心的观念。康德把这个颠覆引爆在人的意识世界中,让人们跳出自我现象和认识的世界,去考察自己与世界的交往,发现对世界的诸多困惑只缘于对自身的不了解,将问题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意识形态争论中拉回到讨论人自身的问题上,开启了思想史上一个崭新的里程,带着这一问题我们进入康德哲学的讨论。
三、康德对认识问题的再认识
1、对反映论的驳斥。认识是如何可能的,一直以来人们都认可一种“反映论”,即认为人的思想如镜子一般,万物存在倒影到我们思想中便有了认识;这是康德哲学首先要挑战的观点,他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一种直白的“反映”,假若我们把一切现有的知识都抛开,如一个婴儿一样,还会象我们现在这样得到认识吗?唯一结论就是万物本身并不具有自身知识,是人自己创造了知识。知识如何被创造,首先是“先验感性”。一切知识必然直接或间接是与感性直观相关否则就不成其知识,这点我想所有人都不会有什么异议。
2、认识的直观性(先天理性直观)。由感性获得的最直接“思维质料”,称为“感性直观”,直观是知识的最根本来源。感性所直观到的“思维质料”并非“知识”本身,而仅仅是一种表象形式。比方说我看到前方的一样东西,然后反应道:“那里有匹马”,这是否“直观认识”呢?事实上这里感性的“直观”到的是我的感官眼睛对前方光现象的一个视觉投影,整个视觉投影画面由时间性的大量不同影像信息构成的一组复杂的不断变幻的表象,其中没有对象,也没有“马”;表象形式是混沌的,杂乱无章的,不具备任何的知识的方式。在这里康德首先确认了感性的直接经验于知识来源的根本性,继而又认为单纯感性质料之于真正的知识在方式上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真正的知识是“纯粹”的。
“纯粹即表象中无直观成分的存在者”,这里的马就是这样一个“纯粹”,我们可以用“马”的概念直观出具体的对象,可以想象得出“马”这样存在,以及它在现实中的各种特征,但这一形式不是被感性直观出来的,而是在我们的思想构造中,用想象规定出来的“纯粹直观”。这里的想象并非指凭空臆造,而是指一个知性的体系下的先验逻辑存在,简单说就是某个对象是我事先知道的,或者我本来已经这样认为的,也可以说这是客观知识。“纯粹”构成了知识的所有形式,和先验知性体系的整个方式,也就是在形而上学中讨论的“存在”问题。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2012年4月8日 下午6:48 沙发
又来看博主了…博主没事可以上我的小说网上看小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