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另眼看哲学之:本质与偏见
哲学在人们眼里是怎么样的,是高高在上还是一无是处?我们的生活需不需要哲学?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很不容易回答。那就让我们看看国外的同行怎么解释的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1、哲学有本质吗?对哲学的这个核心问题的回答可以随意地编成一本书。“哲学是什么,这么怎么搞?”的问题已经隐含了答案:哲学批评性地考察一切,甚至包括哲学本身及其研究方法。典型的是,它对付其他研究领域显然不会探讨的问题或活动完成后依然存在的问题。如果解释安东尼•格雷林(A.C. Grayling)去年在英国广播公司四台上的话:作为批评性地考察观念的哲学“进来干涉了”,发现一些并不总是受欢迎的问题。对刚刚出版了《第二性》新鲜译本的西蒙•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来说,哲学“直接进入本质,直接进入真理的心脏”(p.xii)。简要地说,虽然这是哲学的本质,但它也是其价值,按照苏格拉底的说法,没有省察的生活根本不值得过。这种批评性考察帮助减轻被站不住脚的观念或者欺骗性的说法的欺骗、误导或玩弄风险,这些说法往往是专制政权的典型特征,不加辨别地接受这些说法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至于“我们”怎么搞哲学,拉斯•史文德森(Svendsen)在《无聊的哲学》中提醒我们注意尼采提到的“所有哲学家的遗传性错误”的东西---缺乏历史意识,促成了一种没有经过证实的假设,我们自己的特别中庸(milieu)的存在让我们处于发现真理的特权地位。考虑到这些,我们寻求辨认和对付哲学问题,同时仍然留心关注过去和现在的反应,警惕和阐明现有论证及其主张和假设中的错误。我们的目标在于敏锐认识到其他相关学科中的新发现和它们对当今哲学问题的影响,帮助对付永久性问题和当今特有问题以及我们可能未来的问题。在这么做的时候,我们试图把论证放在一个理性和有说服力的框架内,以便它们可以被宣称是“真理”,它们的所有概念本身对哲学都是有好处的。
2、哲学都是偏见吗?哲学涉及到论证和概念的分析,考察论证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揭示概念间的联系和错误联系。所有这些似乎都有点不带偏见的温和占领,深奥、精致的追求陷入远离喧嚣的日常生活的生活,如抓蝴蝶。但每个哲学家梦想要传播的东西是什么呢?一个无法反驳的论点。哲学充斥着好战的语言。使用理性的力量和证据的威力,哲学家揭露没有根据的假设、偏见、修辞、匆忙得出的概括、杜撰的一厢情愿的思考,用精彩的反证例子驳斥对方,最终达到真理的胜利。一个成功的哲学论证迫使有些人接受某个观点,无论他是否愿意接受。
当然,我不是在讨论争吵比赛。哲学争论只使用最好的成分:良好判断的前提,只包含精心挑选的事实的假设,本地来源而不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东西,所有这些都用理性的酵母揉捏在一起。
人们就像很容易死于愚蠢一样死于错误的推理。为了保护理性的好名声,哲学家为我们容易出错的思想提供了宝贵的服务。他们厘清认知上由模糊的概念、狡猾的前提、逻辑错误、站不住脚的论证塞满的下层灌木。他们指导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内在哲学家。他们提醒我们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会把信念和证据进行适当的安排。当巧舌如簧地推销药品或者狂热崇拜的宗教或者错误百出的情报人员在真诚地讲故事的时候,这变得很重要。或许最重要的是,当心我们的人性弱点,我们共同的脆弱性,最好的哲学家在搞哲学时都抱着友好和清醒的态度。
柯林•布鲁克斯 等著 吴万伟 译
J. P. Walsh, Southwark,
译自:What Is Philosophy and How Do We Do It?
http://www.philosophynow.org/issue79/79question.htm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