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的信念——暨哲学家排行榜

  • A+
所属分类:哲学论文

哲学家的信念——暨哲学家排行榜

 

曾经有一个网站,罗列了一些哲学家在表明他们哲学家身份后所遭遇的奇怪事情。以下对话据说发生在一架飞机上:

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是的。

是一个哲学问题,这样可以吗?

当然。

有一个我喜欢的男孩,我是给他发短信好还是发邮件好?

 一类似的情形,也是在飞机上:

你是做什么的?

我是一位哲学家。

那么你有哪些惊世之语呢?
 

这样的交流让哲学家们窃笑,因为他们的日常工作远离了圣人般的说话方式。然而惊世之语并非不合理的请求。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很大程度上是因其遗作对后人产生影响而被铭记。一个普通人想知道今天的哲学家的想法又怎样(值得大惊小怪)呢?
 
一项对哲学家观点的调查给出了一个——看似新奇的——回答。对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已经刊载在《哲学调查》电子期刊上。然而,不幸的是,调查是为书呆子哲学家们写的。因此这里给大众朋友们翻译一下。
       

首先,一些背景知识。问题同所谓的分析哲学流派挂钩,如今分析哲学在西方甚至所有的英语国家的大学哲学系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个流派运动发端于20世纪 上半叶的英国,包括伯特兰·罗素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它是如今的广教会派,但整体上分析哲学以自然科学的方法为模型。有时候,研究人员或多或少地 分组合作,把问题分解并且逐个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分析学派的著作把日常语言同以科学术语精确定义的专门名词相结合。

这场运动通常同更为广阔而概要的大陆哲学相对应,大陆哲学倾向于把自身同文学、文化和社会研究相结合,并且更专注于利用主观经验。大陆哲学的代表 人物大部分局限在法国(萨特、德里达、福柯)和德国(海德格尔),而大陆一词(往往)给人双重误导。许多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也来自欧洲大陆,如今大陆 哲学的大本营实际上是英国和美国的文学、文化研究部门。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大卫·查尔默斯和伦敦大学大卫·布尔歇对99所世界顶级哲学机构的学者进行了哲学调查研究,其中90%以上的学者属于英语国家,将近三分 之二来自美国。其中有91%认为他们属于分析哲学流派阵营,只有4%认为他们属于大陆哲学流派阵营。当问及他们最认同哪位已故哲学家时,一位大哲呈现出 来,有21%的人选择了他:大卫·休谟,这位18世纪的思想家、历史学家、怀疑论者和不可知论者,也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亲密朋友。而亚里士多德、康德 和维特根斯坦依次排名第二、第三和第四;接下来的六个聚焦于20世纪的哲学家,最近的则是于2003年逝世的美国哲学家唐纳德·戴维森;柏拉图排名第十 三,而苏格拉底则屈居第二十一。
 

伊曼努尔·康德所谓的三大主题是形而上学的特有课题——亦即上帝、自由和不朽,然而这项调查仅仅包含了前两项,或许是因为在时间的长河里生命显得太短暂而 容不得对不朽有任何的打搅。自由将得到大部分的认同:只有12%的哲学家认为人的生命是注定的;但上帝却受到责备:近乎四分之三接受或倾向于无神论。这只 是一种预期。即使在美国——通常对于一个富裕的国度而言会有显著的宗教信仰现象——上层建筑的思想者也倾向于无信仰。在1998年,一项对美国国家科学院 成员的调查显示,其中只有7%的人信仰上帝。

25年前,这样的调查应该会有大量的语言问题,但现在只有三个(十分之一)。分析哲学已经将其注意力从语言转移到精神上来,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一个有关幽 灵的问题——但与食尸鬼、恶魔亦或吸血鬼都无关系。幽灵一词,现代哲学家们认为是一个假设的存在物,这个存在物不能为常人所感知也没有意识;哲学家们 为这种物质在理论上是否存在而争论,但最终还是没有达成一致共识。少部分哲学家认同精神的物质性,这种理论认为所有的精神状态实质上就是物质状态。许 多持这种类型观点的20世纪先驱来自于澳大利亚,基于此有哲学戏谈说澳大利亚是这种理论站得住脚的唯一国度。

 

与广为流传的讥讽相反的实际情形,是大部分的哲学家不去怀疑物质的存在(因此与它们相矛盾)。82%的调查对象接受或者倾向于对于外部世界的非怀疑主义 实在论,也就是他们相信思维所感知的物质独立地存在,我们也可以说知道其存在性。而4.8%的人倾向于认为我们不具有关于物质存在的特定知识,4.2% 的人接受或倾向于唯心主义,这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得精神决定物质的理论。至于所谓的抽象物质情形,比如数字,最为流行的(达到39%,紧接其最有力的对立观点的比 例)是柏拉图主义,认为抽象物质独立地存在于人的精神之外。

通过小范围的公平对比发现,当今哲学家们相信对艺术价值的判断不再仅仅是个人喜好问题:41%认为审美价值是客观的,34%认为是主观的,有四分之一给出 了其他答案。他们没有被直接问及道德观是否客观,但对相关问题的回答意味着大部分的哲学家持赞同态度。有56%倾向于没有明确概念却蕴含着道德问题有客观 之对(错)的道德实在论;并且有将近三分之二赞同道德认知论,这意味着他们赞同道德事实和真理的存在。结论也没有亮明政治态度,正如那个把政治学 作为一个问题的无助措辞。调查对象被要求选择平均主义(34.7%)、社群主义(14.2%)和自由主义(9.8%),超过40%的人不愿意选择一个或者 他个理由。
       

在其他五个问题中,15%(或者更多一点)的哲学家说他们对这些问题太陌生而不置一词。现在,哲学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学科;举例说,一个专注于伦理学的大 学教师,甚至可能不知道逻辑学家的用语,反之亦然。这意味着那些认为分析哲学放弃回答生活中重要问题的人陷入了微小的技术陷阱。但是也不尽然,即使是柏拉 图,在其有生之年也因把哲学当做数学而受到攻击;1800年前伟大的医生伽林也抱怨一些哲学家在语言上过度纠缠的诡辩。
       

人们总是希望哲学家能够提供能够享用的智慧,然而如今实际情况却同柏拉图时代一样,进行有序的思考十分困难。所以,等你下次坐飞机邻座是个哲学家时,谈谈电影吧,不要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问题。

  

*作者:安东尼·高特列柏, 译者:温芝元,来自译言网。作者系纽约大学访问学者、《经济学家》前执行主编,著有《理性之梦:希腊至文艺复兴哲学史》。

  (Anthony Gottlieb  is a visiting scholar at New York University and a former executive editor of The Economist. He is also the author of author of “The Dream of Reason: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from the Greeks to the Renaissance”.)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