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关于带着疑问而来的哲学家康德的几个问题
康德的哲学,是人类哲学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所包含着的矛盾、困惑的一个必然结果。康德在四十多年的学养基础上,利用教学之余,经过十几年的深思熟虑,终于在50多岁以后以基陆续出版的三本批判的专著,在真善美的基础上,构造起了自己庞大的哲学殿堂。康德哲学的最突出特点之一,就是集人类几千年哲学发展之总汇,融人类各种哲学思想为一体,从而直感和揭示出一直缠绕、困惑着人类思考的哲学难题。
在古代,朴素的哲学家们侧重世界本体的研究,把目光关注在对自然的探讨上,但由于众多彼此观点的分岐、矛盾与抗争,终于使人们改变和深化了对问题的思考。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以揭示出主体,人自身在认识事物中的地位、价值,百使人类的哲学思考发生了转折,从而揭示了对人自身和社会探讨的历史。然而,这种从人的角度去重新思考,探讨哲学问题的工作,有如一颗流星,只是在闪烁一瞬间,发出了令人耀眼的光芒之后,便坠、消失在中世纪黑暗的夜空之中,人类哲学思维,在长达千余年冬眠之后,在近代资产阶级手中又重新复活。然而哲学哲学的这一次复活,却是以理性胜利为其开端的。人类理性在历经与宗教、神学长期的博斗后,终于又可以在自己的河床中,自由地流淌了。
近代资产阶级哲学,一出现就反射着古代优秀思想成果的光芒,它的古代哲学的终点作为自己的起端,一开始就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即认识论的角度提出问题,进行探讨与思考,然而在认识论这一大圈子中,资产阶级的探讨却派别峰起,岐意重重,这些分岐归纳起来大致有:(一)关于认识来源内容方面的对立,这表现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尖锐对立。英法的唯物论者们从唯物论主义立场出发,认为“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因此他所能做的和所能了解的。就是他事实上或在思想上对于自然过程所见的那么多,也就是那么多,过此,即不知道什么,也不能做什么”。而一些唯心主义者却从唯心主义立场出发,认为精神是人类知识的来源。英国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就曾指出,感觉、观念是由另一种“精神实体”印在感官上的,是从“某种别的‘意志’或‘精神’来产生他们”的,甚至更露骨的说,是仁慈的造物主这个“无限的心灵”,“依据一定的规则或确定的方法来引起我们‘感官的、观念的”。所以,在认识论问题上,事实上存在着是“由物到感觉和思想还是由思想和感觉到的物”的两条路线的斗争。(二)关于认识形式方面的对立。这表现为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斗争。经验论认为真正的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因此从这一意上讲经验是重要的。而唯理论认为真正的认识起源于理性,故此他们只看重理性认识。这两派都试图解决感性与理性,归纳与演绎的关系,将二者统一起来,但由于各执一端,所以无论那派都不能最终合理解决这一问题。(三)关于认识结果的对立,这表现在每一派别因其理论的偏颇,都不能自圆其说,他们所创立的体系。都存在着自身不能解脱的矛盾。贝克莱从主观唯心主义经验出发,想建立起一个人的经验为基本内容和核心的哲学体系,结果却不得不乞求上帝,最终投入神创论的怀抱;而休谟也曾想在认识范围内,确立感觉经验的绝对权威,但最终还是背叛了自己,而皈依了宗教。而唯物主义经验论,如洛克,他在认识论领域中对理性认识形式的性质来源产生的困惑自不待说,与其他唯物主义经验一样,他们都不能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底,造成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尖锐对立,即在历史领域都背叛了自己,而走向了唯心论。同样,再看唯理论;无论是唯物主义的斯宾诺莎,还是二无论的笛尔卡尔,他们的理论由于矛盾重重,皆陷不能自拔的境地。
总之,综述近代资产阶级哲学所包含的那些分岐、矛盾与对立、无疑是如下几个问题:1、人的观念认识论是从哪里来的?它是如何获得的?2、人的低级与高级认识形式的关系究竟如何?天赋观念是否存在?3、人在认识自然与社会的活动中是被动、受局限的,还是主动自由的?而所有这些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近代资产阶级哲学一出现,就以一种反省的资态,改变了古代哲学的那思维和提问的方式,它把目光集中在主体——人的身上,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了上述那些问题。所以,不难发现,要想正确的回答思维和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不正确地理解和说明人自身是办不到的。这是近代哲学从培根始就意识到的一个主题的呢?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2012年8月15日 上午11:26 沙发
蛮深奥的说,博主写的辛苦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