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最后的古典神学家:谢林的哲学是神学吗
从神学目的论和宿命论出发,谢林把人类历史也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他说:“我们可以假定绝对把自己启示出来的过程有三个时期,因此也可以假定历史的发展过程有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命运支配一切的时期,它作为一种完全盲目的力量,冷酷地、无意识地毁灭最宏伟壮丽的事物,这是一个悲剧的时期,是一个已经过去又无法返回的确繁荣昌盛的时代。第二个时期则是那种支配历史的命运,即表现为盲目力量的东西呈现为自然界,变成了明显的自然规律。它强迫着自由和最放荡不羁的举动服于一种自然计划,因而至少逐渐地引起了历史中的一种机械规律性。第三个历史时期将是这样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以前表现为命运和自然的东西,将作为天意而得到发展和显示。但这个时期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无法回答。但将来存在这个时期时,上帝也将存在。
人类历史的这三个时期,我们归纳一下,可以简述为:第一个时期是盲目无意识时期,第二个时期则是个体自主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矛盾、对抗冲突的时期,第三个时期是二者矛盾经过综合解决,从而实现人类真正普遍自由的时期。
总之,尽管谢林的社会历史观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而最终又导致了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但他在阐发自己的这些观点过程中,却包含进了大量深刻的辩证法,正是这些合理的思想,被后来的黑格尔进一步引伸和发展,而创立了自己的“历史哲学”。
谢林社会历史中所包含的另一个更应提用的合理思想是他的实践观。实践哲学在德国古典哲学始于康德。康德继承了哲学史上的传统,把实践理解为伦理道德范畴,因此他写了“实践理性批判”。试图用至善的道德原则统一人们行为,建立起一个人的理想的自由世界。弗希特继承了康德哲学中的这一思想。他把自我哲学也分为理论自我与实践自我,仍然把实践理解为道德伦理范畴,并把这一思想作为他全部社会历史观的理论基础,试图通过“人们的行动”去创造一个道德的理想世界。但是到了谢林这里,他用“人们的行动”去创造一个道德的理想世界。但是到了谢林这里,他用“绝对同一”的哲学给实践灌输进了新的内容。虽然他也用绝对哲学设置了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而且也把人们的道德行为活动看成是实践哲学中的内容,但他却没把这一内容看成是实践哲学的唯一组成部分。实践在他那里,己开始具有了自我在理论哲学中的那种认识论。他指出:“通过整个理论哲学,我们看到了理智力求认识自己的这种活动本身,而又不断地遭到失败,正是基于理智把自己直观为进行创造的,因而同时在理智那里出现了完全的意识,世界才对理智变成真正客观的”。不仅如此,他把实践看成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自为创造活动,在实践哲学中“这时理智不是停止了创造活动,而是有意识地进行创造,因而在这里开始出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将从这处地方出发,向着无限的事物前进”。“正象人原始的自我意识活动中发展出一种完整的自然界来一样,从第二种自我意识活动中,或者说,从自由的自然法决定活动中产生了第二种自然界”。在这里,谢林把第二自然界理解为蛤类社会用历史。所以,他进而把实践哲学当动脑筋理解人的全部社会历史活动的基础。他认为“历史之于实践哲学正如自然之于理论哲学”。所以,谢林的实践观,已不纯粹是以道德本体为基础的理论。定正逐步过渡到用抽象的本体代替道德本体,从而转向认识论和社会历史观。而这一任务恰恰又被黑格尔所继续。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