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怎样在最后奔涌

  • 1
  • 60 次浏览
  • A+
所属分类:经济哲学

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怎样在最后奔涌

十九世纪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呐喊,在德国哲学统治了整整一百年之后,悄然的落下了帷幕。今天我们在感叹那个时代的的哲学大师们的天才的同时,也感到有一丝的落寞,以为到21世界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能和那些哲学巨匠比肩的哲学家。那就让帷幕回顾一下德国古典哲学的风采吧。

一、德国古典哲学是哲学发展的顶峰。德国古典哲学是在否定了十七、十八世纪英、法两国资阶级的机械唯物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样,它的社会历史观中,诉诸“自然法”、“契约论”的思想武器,提出“人生来就应平等、自由”,这是大自然赋予的永恒的不变的法则,而社会,国家的形成是人们凭借理性,依据这一自然法、彼此订约的结果。尽管十七、十八世纪英、法资产阶级也承认人的理性,并把这一理性看成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坚持了理性主义的主观唯心史观。然而人的定理性是被自然所决定的、受动的,是自然为人及社会立法。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始,便在反省十七、十八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包括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反其道而行之。他明确提出。是“人为自然立法”,从而充分肯定了人在自然与社会中的主体地位与能动性。但康德的哲学是不彻底的。因还保留着一个独立于人之外的“物自体”。所以在回答“人为自然立法”这一问题上他不得不羞羞答答,总不能“尽人所愿”。弗希特则进一步发展了康德哲学,在他把人的这种能动性夸大为绝对的主观“自我”,并把它看成是整个世界的本源之后,干脆抛弃了就好德的物自体。而谢林和黑格尔则更彻底地消除了弗希特的“绝对”与“自我”的矛盾,把人的这种能动性夸大成为一种客观精神——“绝对”或“绝对精神”。当德国古典哲学通向抽象王国之路走到了尽头之后,弗尔巴哈则把这一抽象王国降到了人间世俗世界。他把德国古典哲学的抽象精神领域中的自由人,转变成了一个现实世界追求感性幸福的人。人是自然活动与社会活动的主体,不解决人的问题,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皆不能解决。总之,是德国古典哲学在继英、法资产阶级哲学之后,在这一问题上为科学的社会历史观的创立,指明了理论的突破口。

二、不仅如此,德国古典哲学的形成与发展,特别是这一哲学中,所包含着的先天概念(康德)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黑格尔),还为突破理论的关键、科学地解决人的问题,从而创立唯物史观作好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从康德开始,德国古典哲学就孕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不仅提出了四个二律背反,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还尖锐地把自由与必然,理性与感性,必然与世无争偶然对立起来,用一种矛盾的否定的方式揭示了辩证法,必然与偶然对立起来,用一种矛盾的否定的方式揭示了辩证法。是后来的弗希特在康德的基础上,用人这一主体性的能动活动——实践统一和解决了这些矛盾,又是谢林继弗希特之后,在把社会历史进一步系统化之后,使历史辩证法也进入这一过程,从而对人类的社会历史观给予了系统的阐发。特别是黑格尔,在详尽的阐发了自己的社会历史观之后,更加从理论上自觉、系统地阐述了历史辩证法的一系列矛盾、范畴。总之,是德国古典哲学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准备好了辩证法(特别是历史辩证法)这一理论前提。

三、另外还应指出,因为德国古典哲学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而辩证法在本质上的现实主义,使德国古典哲学中必然要不自觉地裹挟进大量现代哲学转向的因素,而且随着德国古典哲学遇到困难,这种近代哲学的转向(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等)就越明显,德国古典哲学的困难集中明显地反映在黑格尔哲学中。他的社会历史观中关于“人”、“实践”、“历史”、“家庭”、“市民社会”等问题的阐发,几乎都僵死在他的哲学循环之中。

总之,德国古典哲学彻底和科学分道扬镳,走经了一个狭小的哲学领域。直到爱因斯坦的理论出现哲学才又夺回了思想的制高点,但是,哲学已经被科学所淹没,没有了昔日的辉煌。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目前评论:1   其中:访客  0   博主  0

    • 电视 电视 0

      这么好的文章,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