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古代大公时期基督教
基督教隐修制度相传始于3、4世纪间,首倡者为埃及的安东尼(约251一356)。中世纪初期盛行于欧洲、北非和西亚等地。隐修以苦身修行为志,脱离世俗生活,实行独居隐修或组成隐修院集体隐修,男女分隔,不相混杂。6世纪创立的本笃会为西部教会修院制的模式。10世纪兴起的克吕尼派改革运动,初期努力整馈和加强日趋涣敝腐败的修院制,后期则强调教皇权力至上。12世纪的托钵修会不置恒产,修士不集中在隐修院,到处游乞为生。后世修会中若名的有方济各会,多明我会,加尔默罗会,奥斯定会等,都有严格的会规,并在各处设立分支组织,控制社会文化教育事业,有的甚至在教皇分派下主持异端裁判所。
东部教会中相传较完善的修院会规为大巴西勒(Basilius Magnus,约330 -- 379)最早制订。东部修会比之分门别派的西部修会,可算单一,但整个拜占庭境内到处能见到这种修会。有些隐修院有大量资财,保存了不少珍贵的文物资料,对欧洲各地的文化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1. 特点:古大公时代(主后一七○年至三二五年),是随在希腊护教者时代之后。其特点如下:教会神学已被建立起来,以抵抗(1)伊便尼派。(2)诺斯底派的宗教哲学。(3)马吉安派。(4)神格唯一说派(该派主张圣子在三位一体当中,置于次位。)其次,这个时代还有这些特点,即(5)发展了信仰的标准。(6)制订圣经正典。(7)初步创立监督职。(8)弃绝孟他努派。这举动使教会不致成为一个狭窄的小教派。(9)在外界教会遭受逼迫。
2. 学派与教师
(1)小亚细亚学派:有爱任纽(逝于主后二○○年)暨其学生希坡律陀为代表。(2)亚历山太学派:有革利免和俄利根为代表。这学派的出发点为「罗戈斯」,意图构成教会的真正知识,以对抗异端的知识。(3)北非学派:由特土良(逝于主后二二五年)及居普良所领导。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