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一、让哲学走进儿童的生活
李普曼是美国著名的儿童哲学教育家。和哲学家马修斯把儿童哲学确立为一门新的独立学科的目标不同,李普曼一直致力于提高儿童的批判思维能力,关注如何把哲学课程带人儿童的生活。
他在新泽西的蒙特克莱尔创立了儿童哲学促进机构,一直致力于哲学在儿童教育中的普及工作。几乎在马修斯出版《哲学与幼童》的同时,李普曼出版了《课堂中的哲学》。此前,在1978年他已经编著出版了《与哲学一起成长》一书,对儿童与哲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二、教育重建:让学校生活成为哲学“冒险”
在1970年之前,美国的小学里没有哲学课。“几个世纪以来,哲学一直是大学生或研究生们的专利。而今,为什么要在已经排得满满的基础教育课程中加上哲学课呢?”这是因为今天的教育过多地强调工具价值和外在价值,而忽视了内在价值。儿童需要探究与发现,需要对意义的理解,甚至某种冒险经历——“为什么儿童的整个学校生活就不能够成为一次冒险呢?”㈣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李普曼提出了教育重建(Educational Redesign)的概念。和马修斯从哲学家的角度欣赏儿童不同,李普曼把对儿童哲学能力的欣赏直接转换为教学实践。
李普曼指出,儿童不仅希望理解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还想知道它发生的目的和引起它的动机,并进行自己的推理。例如,大人试图对一个2岁的孩子说:“看,天空真美。”孩子则回答道:“很美,谁画的呀?”孩子发现人们创造一些美好的东西,例如一些美丽的画。天空很美,因此它也是被画出来的。哲学始于惊奇,而“成人已经学会接受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混乱,并把它们看作理所当然的。我们当中的许多人不再好奇事情为什么是它们现在这个样子。”也许,是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停下来惊奇与思考了。而在儿童的生活中,涌现的所有事物都带给他们谜一样的感受。“为什么在水坑的表面能够看到彩虹的颜色呢?”“因为水的表面有一层油啊。”面对成人这样的回答,孩子也许不说话了,但他的困惑依然存在。为什么有油就有彩虹呢?为什么游泳池的水看起来蓝莹莹,捧在手上就变白了?为什么这个引起那个?成人并没有解决孩子的疑惑。心理学家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还把儿童称为“道德哲学家”。《苏菲的世界》的作者贾德也说“小孩子应该比较可能成为好哲学家。”
在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李普曼和他的同事在中小学进行了长期的哲学课程实践。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所有的哲学课都不安排在学校的第一个课时或最后一个课时进行。《混乱中的儿童——儿童的哲学体验》一书介绍了李普曼等人1987-1989年在华盛顿的公立学校中进行的儿童哲学课程。在他最初发表于1991年的著作《教育中的思维》中,他就系统地介绍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让不同水平的儿童更加善于思考和通情达理。他提出教室应该成为探究的场所,哲学课程应该重新设计,以提供“今日课程中所缺失的概念和价值”。李普曼的研究被推广到美洲、欧洲等许多地区,土耳其、夏威夷等地方都有学校在进行儿童哲学课程的实践。和马修斯引导儿童得出某种哲学结论不同,李普曼倾向于鼓励儿童进行开放式的讨论,教师只是讨论的促进者,而非引导者。讨论内容往往是没有固定结论的话题或没有答案的问题。探究精神是李普曼哲学课的主导精神。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