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 A+
所属分类:哲学史

普罗泰戈拉的命题在社会、思想文化和哲学思想上,都有激进的反传统意义。当时保守的贵族派政治势力和旧传统习惯,总是抬出神主宰一切来反对变革,在之后的一个长时期中,希腊世界也仍普遍将神看做是真假、善恶、正义和不正义的裁判者。柏拉图在其最后的著作《法篇》中就针对普罗泰戈拉的命题坚持说:"对我们来说应该是神是万物的尺度,而不是人";"只有对神虔敬,像神一样的人才能作为万物的尺度"。由此可从反面启示我们,普罗泰戈拉的命题正是高扬了民主制时代一个人文启蒙的伟大主旋律:在社会历史舞台上,神不是人的统治者、支配者和裁决者,人才是社会历史的中心主体,是历史性存在的创造者、认识者和裁判者;人为自己制定习俗、法律、伦理规范和城邦生活准则来规范、约束自己,人又是主动的.人皆有资格发表意见,可以褒贬、修订、革新这些准则。这样,以往的一切准则和教义都得在自我意识初步觉醒的希腊人面前重新接受审查,辨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这个思想主旋律为前期智者运动提供了有进步意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这种人本主义思想的萌发,在当时无疑起有思想解放的重大作用。

从哲学思想的演进来说,这个命题也是对巴门尼德的"存在"论的否定。巴门尼德认为真理只是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不动变的存在即"一",而将变化生灭的现象世界归结为对非存在的"意见",认为对其没有真理的尺度可言,毫无知识价值。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的自然哲学虽然将巴门尼德的"存在"打碎,让它活动变化起来,成为一种动态的物质微观粒子结构,拯救了现象世界,在自然范围的某种程度上使存在与非存在得到统一,但在人的认知环节上并未真正解决感性认识和理智认识的统一,缺乏对存在和非存在的真理判定的统一尺度,对人和社会尺度更难涉及,也不见人的认知主体在把握知识的尺度中的重要作用。普罗泰戈拉的命题则肯定了存在事物和它的变动生灭(非存在)都是感觉和认知的鲜活对象,都是可"尺度"而形成意见或知识的,而人作为认知主体,其自身的感知与体验在造就与把握这个尺度上起有关键作用,而且认知的范围不再局限于自然,也可"尺度"人白身,扩展至社会生活,肯定了社会中人的认知、意见和价值判断的多样性。虽然普罗泰戈拉的命题在反巴门尼德的"存在"论中有夸大人的主体性、夸大感知与体验的判别功能这种片面性,贬低了抽象的理性思维,但它仍是通向希腊古典哲学深化研究存在与非存在、感知与理智的一个演进环节。所以黑格尔说他是"一位深刻的、彻底的思想家"。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