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 A+
所属分类:哲学史

但普罗泰戈拉的这个命题毕竟建立在主体感觉与感性体验的基础之下,虽还不是主张"存在即被感知",但他的《论真理》其实就是论"感觉就是知识"。在他看来,知识只是一种感性的体察,抽象的理智不能尺度存在、把握真理。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可感知的线的"直"与"圆"和几何学家所定义的"直"和"圆"是不同的,而普罗泰戈拉却以感性知觉的真实性反对几何学的定义,他常说直线和圆相交并不是一点而是一条线。O存在事物的现象变易多端,个人的感觉与体验也可因人和环境而异,多有不确定性。德谟克利特已指出了个人感觉的相对性,但还没有从总体上否定人的感知和理智认识的确定性。普罗泰戈拉的命题则夸大了这种相对性,必然走向否定有确定真理的相对主义。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批判这种感觉论相对主义时说:"如果所有的意见和表象都是真的,那么所有的陈述必定同时既是真的又是假的,因为许多人所持的信念是互相冲突的,他们都以为与己不同的意见是错的。这样,同一事物必然成为既是(存在)又不是(不存在)了。"将这个命题推到极端的高尔吉亚否定存在及其可知性的命题,更会通向怀疑论。用这种眼界去观察复杂的社会问题,更会从一己或一集团的私利出发,只顾眼前实惠,将事实和利益、育理和价值对立起来,抹煞对象固有的本质规定性以及善恶、好坏、是非的界限,在论辩、伦理、政治等问题上得出专横、谬误的论断来,这也正是后来智者运动流弊的哲学根源。

普罗泰戈拉突出感知的人,无视理性的人,一个客观原因也在于早期希腊哲学中对人的感性认识有较多的研究,对人的理性认识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巴门尼德虽强调思维才能把握存在的本质,但只是抽象的原则规定,对思维和存在都未具体展开探究,阿那克萨戈拉的"心灵"也是笼统的精神实体;逻辑思想虽在科学与哲学的进展中不断积累,但考察人的理性思维的逻辑学尚未建立,最多只是不自觉地在局部范围内涉及定义问题。在这种哲学思想景下,出现感觉论相对主义是不奇怪的,甚至是必要的,因为经过这个否定性环节,希腊古典哲学才能在批判中深入详致地探究存在和理性思维。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