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五伦之夫妇之论

  • A+
所属分类:哲学论文

事实上,儒家提出“修齐治平”的人生目标之时,强调“明人伦之道”,并认为人伦是有次序可言的。孔子认为,治国在齐其家。而齐家有三伦,即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义。那么,父子、兄弟、夫妇这三伦是否有次序呢?先看《大学》言“治国在齐其家”时,引用三句《诗经》。其言曰:“《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礼记·大学》)引用《诗经》的这三句,其意思分别是在表达夫妇和睦、兄弟和顺、父子亲爱。在这里,夫妇和睦、兄弟和顺之后都“可以教国人”。怎样确定夫妇与兄弟之人伦次第呢?古人为此章所做的注可以给出明确的答案:

云峰胡氏曰:“《中庸》引《诗》明行远自迩之意,必先‘妻子好合’,而后‘兄弟既翕’。此三引《诗》,首以妇人之宜家人,而继以宜兄弟。盖家人离,必起于妇人,非刑于寡妻者,未易至于兄弟,亦未易御于家邦也。其示人以治国之在齐其家也,益严矣。”东阳许氏曰:“三引《诗》,自内以至外,妇人女子最难于化,而夫妇之间,常人之情,最易失于动不以正。化能行于闺门,则德盛矣,故引《诗》言夫妇为首,而兄弟次之,总一家言者又次之。”[1]

综上,我们可以断定孔子把“夫妇之伦”定为最为重要一伦的根源还是出于对“家本位”的重视。因为在中国古代,家是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它的产生是以男女婚配为基础,所以“仲尼于《易》发明男女姤精、万物化生之道,于《诗》则序正夫妇人伦之首,以明阴阳相求之义”。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广告也精彩
  •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于2021年11月4日11:22:38,由 发表,共 1683 字。
  • 转载请注明:儒家五伦之夫妇之论 | 第一哲学家园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