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上文谓孔子讲礼,注重“礼之本”。《论语》云:
子夏问曰:“《诗》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论语》卷二页三)
子夏以“绘事后素”而悟及“礼后”,盖人必有真性情,然后可以行礼,犹美女之必先有巧笑美目,然后可施脂粉也。否则礼为虚伪形式,非惟不足贵,且亦甚可贱矣。故孔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论语》卷二页一)
不仁之人,无真性情,虽行礼乐之文,适足增其虚伪耳。孔子云: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卫灵公》,《论语》卷八页五)
盖礼“质”须相副而行也。
孔子注重人之有真性情,恶虚伪,尚质直;故《论语》中屡言直。孔子曰: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论语》卷三页十六)
直者内不以自欺,外不以欺人,心有所好恶而如其实以出之者也。《论语》又云: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论语》卷七页七)
直者由中之谓,称心之谓。其父攘人之羊,在常情其子决不愿其事之外扬,是谓人情。如我中心之情而出之,即直也。今乃至证明其父之攘人羊。是其人非估名买直,即无情不仁,故不得为真直也。《论语》又云: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予之。”(《公冶长》,《论语》卷三页八至九)
直者内忖诸己者也,曲者外揣于人者也。家自无醯,则谢之可矣。今惟恐人之不乐我之谢,而必欲给其求,是不能内忖诸己,而己不免揣人意向为转移,究其极将为巧言令色,故不得为直也。孔子曰: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论语》卷三页九)
耻之者,耻其不直也。《论语》又云: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曰:“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子路》,《论语》卷七页九)
夫至乡人皆恶之,是必不近人情之人也。然至乡人皆好之,此难免专务人人而悦之,为乡愿之徒,亦虚伪无可取矣。
然直虽可贵,尚须“礼以行之”。《论语》云: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论语》卷四页十一)
又曰:“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阳货》,《论语》卷九页五)学即学礼也。古时所谓礼之义极广,除现在礼字所有之意义外,古时所谓礼,兼指一切风俗习惯,政治社会制度。子产谓:“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见第三章引)《庄子·天下篇》谓:“礼以道行。”(《庄子》卷十页二十五)盖凡关于人之行为之规范,皆所谓礼也。孔子为周礼之拥护者,故其教育弟子,除教以知识外,并以礼约束之。颜渊所谓“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是也。惟孔子同时又注重“礼之本”,故又言直。言直则注重个人性情之自由,言礼则注重社会规范对于个人之制裁。前者为孔子之新意,后者乃古代之成规。孔子理想中之“君子”,为能以真性情行礼者,故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论语》卷三页十六)
又曰: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论语》卷七页八)
又云:
乡愿,德之贼也。(《阳货》,《论语》卷九页六)
“文质彬彬”,即中行也。狂狷之行为,虽不合中行,要皆真性情之流露,故亦可取。若乡愿则为伪君子,尤劣于真小人矣。
【注】自上文“孔子屡言直”起至此,选抄钱穆先生《论语要略》并采美国学者德效骞(Homer H. Dubs)所作之“The Conflictof Authority and Freedom in Ancient Chinese Ethics”文之意,该文见Open Court杂志第四十卷第三号。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