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哲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定义

  • A+
所属分类:科技哲学

20世纪早期,英语术语“technology”(技术)一词在美国的社会科学中变得意义重大,主要是通过翻译欧洲大陆“technique(技术)”一词。1990年以前,“technology(技术)”在社会科学中只具有边际意义,主要作为分类标题使用。例如,1882年华盛顿人类学学会(Anthropological Society of Washington)的章程中提到“技术”,将其定义为“艺术的科学”,是社会四大组成部分之一,与人体工程学、民族学和语言学并列。然而,在同一时期,以英语为母语的社会科学家开始注意Technik(技术)这一德语词汇,尤其是在美国,德国大学已成为其高等教育的榜样。对德国社会科学的核心术语 Technik 最恰当的翻译就是“industrial arts(工业艺术)”,这是在为美国中学的手册指令方案借用的过程中产生的短语,美国社会科学家们通常用“technique”或者“technology”或者偶尔是“technics”来代替Technik的使用[Seligman,1902]。结果导致了措辞上的混乱。

反传统社会学家索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在将德语著作翻译成美国文本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凡勃伦直接从施穆勒和桑巴特著作中取来Technik概念,合并为作为工业艺术科学的“technology”的现有含义,从而创造出一个超越原有含义的新概念。他经常将技术等同于“工业艺术的状态”(“state of the industrial arts”),平行于“艺术的状态”(“state of the art”),这是一个在美国专利法中用来确定优先权的概念。在他那里,技术被理解为人类文化的普遍特征和旧艺术观念的一种替代品,到那时,技术概念已彻底被审美化。凡勃伦[1906]举行了关于技术与科学关系的第一次明确讨论,假定人类文化两个根本不同的领域通过唯物主义的知识社会学产生联系。针对技术的经济作用,凡勃伦进行了第一次重大分析,作为共同属于全社会的生产性知识与技能的概念化。

鉴于其新颖性,凡勃伦的技术概念对当时而言也许是有点太微妙了。尽管他的作品广为传颂,但他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并没有几个真正的门徒。许多有影响的美国社会学家采纳了他的用法,但由于该术语逐渐普及,一些细节逐渐消失了。尤其是,科学—技术关系的辩证理解被“技术等同于科学与技术的应用”这样一个假设所代替,这成了与物质文明进步紧密联系的主导信仰。这些含义在美国两位领军社会学家的著作中得到强烈地表现,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接受了该术语,分别是历史学家兼政治学家查尔斯·A.比尔德[Charles A.Beard,1927]和社会学家威廉·F.奥格本[William F.Ogburn,1938]。一个相当复杂的技术概念在制度经济学中安了家,制度经济学是对凡勃伦思想持反对意见的一个分支领域,但是占统治地位的新古典主义范式通常将技术排除在经济体制之外[Lower,1987]。

但是德语Technik继续影响着美国的社会科学,正如在20世纪杰出的美国社会理论家之一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的著作中所写的那样,20世纪20年代末,帕森斯在德国海登堡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吸收了许多来自欧洲的社会理论学家诸如韦伯和桑巴特的思想。他的早期出版物研究了近期德国有关资本主义的著作,其中许多作品都明显论及Technik(技术),尤其是桑巴特的作品。帕森斯早期对技术的讨论主要是以术语“technique”(技术)为框架的,这个词是直接从德语翻译而来的。但是,他在将德语中Technik一词的两个主要含义——实用艺术和达到目的的手段引入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改变了他的措辞,由“technique”变为“technology”[Parsons,1935]。他在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同事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Merton),在20世纪30年代末也经历了一个相似的受德语影响的由“technique”变为“technology”的过程[Merton,1935]。这一观点主要把技术等同于生产机械,确定在1934年《社会学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中七页的条目,它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义并且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参考德国与法国的文献资料[Lederer,1934]。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