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应用科学的技术哲学

  • A+
所属分类:科技哲学

科学与技术之间关系进一步特点是层次性。特别是,邦格假定科学与技术之间存在一种认识论的层次结构。如果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则科学原理将能够证明技术规则的合理性。但反之则不可能成立:一个仅仅有实践效率的工作技术规则,永远不能证明科学原理是正确的。例如,他探讨了制造光学仪器的技术,如望远镜。在设计和组装此类设备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专门应用这一环境下最真实的理论——波动光学,而是充分应用了几何光学这种错误的理论,设想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而且,这些制造工作通常需要一些特殊的工艺技巧(如磨平透镜或反光镜)。这项工作不需要应用科学理论,但基于有效的实用诀窍和程序。邦格得出一个结论,即制造如望远镜之类的人工物的实践工作,并不能证明制造这一仪器所应用的科学原理是正确的。

除了科学比技术重要的认识之外,邦格的观点必须包含一个时间顺序。如果技术是应用科学的结果,它遵循了时间优先的科学研究构成技术发展与创新的推动力。这种“科学发现—工业应用”(‘science finds-industry applies’)的观点,通常被称为科学—技术关系的线性模型(linear model)。

在哲学之外的其他领域,也能找到或多或少类似科学—技术关系层次性的观点,如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与广大公众之间的关系。有时,一些观点包含了甚至更强的层次性评价,即科学被视为对真理的令人兴奋、创造性的追求,而技术仅仅涉及对这一追求成果的日常应用与开发。在本节余下的部分中,笔者将讨论并评析技术作为应用科学的这种观点。(4)首先,有些学者基于历史的理由评论了邦格的方法。他们宣称,历史研究显示,许多重要的技术发明与创新的出现并不依赖科学研究与科学理论。众所周知的例子包括蒸汽机、水力设备、机械钟、冶金技术等(例如,[Laudan,1984];也可参见本手册第一部分中由Channell编写的章节)。

尽管这些批评看起来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它们均建立在对邦格的科学—技术关系的线性模型严格解释基础之上。(5)对邦格邦格模型的弹性解释将允许如下结果出现:其一,会出现很多历史上的反例,它们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通常是18世纪或者以前。因此,它们不必作为技术是应用科学这一观点的反驳,而可作为对这一说明范围的限制。换句话说,可将邦格的观点作为一种技术定义(definition)加以分析,从而可避免应用历史上的反例对其进行反驳。如果某一情况下不满足技术是应用科学的观点,那么根据定义它就不是一项技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邦格定义的有效性和关联性问题。从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意义角度看,他的定义的有效性与关联性看起来已经足够。其二,人们可能会注意到,在邦格看来,技术也可能是应用科学方法(the method of science)的结果(见上述引文),他也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充分理由,即使(其中的一些)反例并未以现有的科学理论为基础,但它们确实应用了科学的方法。

然而,也许在此笔者将不再就这一问题继续进行讨论,而是代之以对邦格的“技术是应用科学”的说法做出一种不同的评价。为此,认识到这一说法意味着两种不同的主张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科学与技术之间有一种明显的“亲缘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技术是以科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历史上的批评都是针对这一主张。他们似乎接受了邦格对科学特征的描述,即科学是对规律和理论等真正知识的一种追求[Layton,1974],但是他们对技术不依赖于这些规律和理论而产生的这一观点持否定态度。也就是说,他们主张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差异要比邦格假设的大。其次,邦格主张科学与技术表现出的不同本质,在这个意义上,科学家旨在追求真理而技术人员旨在追求实际成效和有用性。像邦格一样,笔者将通过分析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并通过展示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远远小于邦格假设的方法来评价第二种主张。

科学家通过构建可检验的基础理论以及依据与其相匹配的经验数据接受或者否认这些理论,从而实现对真理的追求。这种观点表明,独立的基础理论可能或多或少地会与经验数据产生冲突。然而,事实上,科学实践更为复杂。这些基础理论,如量子力学或进化论,并没有告诉我们多少经验事实。要成为经验适用的,它们必须用经验现象特定领域的观点来发展和说明。

这点可以举非相对性量子力学(nonrelativistic quantum mechanics)为例予以说明。这一理论的基础构建产生于1925—1927年。从那时起,这一理论在许多不同的领域经历了并且正在经历着“检验”,包括原子和核物理、量子化学(quantum chemistry)以及固体物理学(solid state physics)等。在每个领域我们都发现了一个多样化的子域,如在固体物理学中晶体的导电性研究。并且,他们有相互重叠的研究领域,如激光物理学结合了来自原子及分子物理学和量子电动力学的见解。

因此,我们面对的行为不是两种(理论的和实验的)而是三种:基础理论的构建,发展和细化这些理论使之能够经受实际问题的检验,实验测试理论的设计与实施。第二种行为要求基础理论的衔接,这通常需要大量的计算与大量的模型建构(extensive calculation and substantial model building)。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广告也精彩
  •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于2022年6月8日09:22:06,由 发表,共 4415 字。
  • 转载请注明:作为应用科学的技术哲学 | 第一哲学家园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