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中国哲学史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道性善”。于是人性与道德之关系,成为当时一问题。当时与孟子辩论此问题,而与孟子持不同意见者,以告子为最显。《孟子》云: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棬。”(《告子》上,《孟子》卷十一页一)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告子》上,《孟子》卷十一页一至二)
告子曰:“生之谓性。”(《告子》上,《孟子》卷十一页二)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告子》上,《孟子》卷十一页三)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酌则谁先?”曰:“先酌乡人。”“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告子》上,《孟子》卷十一页四)
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告子》上,《孟子》卷十一页五)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